打开APP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非病毒的基因特异性靶向CAR-T细胞,并在临床试验中证实它们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开发出非病毒的、基因特异性靶向CAR-T细胞,在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可安全高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2022-09-28

BMC cancer:杀伤肿瘤细胞!----一种非病毒mcDNA介导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

近段时间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一种非病毒mcDNA介导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其抑制肿瘤增殖能力。

2022-08-31

Cancer Research: 抑制黑色素细胞固有的TIM-3刺激MAPK依赖的肿瘤发生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可抑制效应器功能,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的终末耗竭。

2022-08-30

NEJM:病毒治疗儿童致命脑肿瘤,延长生存期50%

弥漫性内生性桥脑胶质瘤(DIPG)通常是由组蛋白 H3 突变驱动的脑胶质瘤,是儿童脑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2-07-06

抑制RASA2基因可让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持续杀死癌细胞,有望治疗一系列实体和液体肿瘤

用于免疫治疗的T细胞会因为对抗癌细胞的任务而变得功能衰竭,或者在进入肿瘤时失去活性。

2022-08-29

Cancers:通过剥夺肿瘤细胞的糖分获取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剥夺糖分或能帮助抵御机体的肿瘤

2022-08-25

黑猩猩腺病毒+自扩增mRNA癌症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延长晚期实体患者总生存期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的认知愈渐加深,科学家们也意识到免疫系统才是对抗癌症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基于此,近些年来,癌症免疫疗法逐渐兴起并不断完善。

2022-08-19

JITC:厦大夏宁邵团队开发出搭载PD-1抑制剂的病毒

自2015年10月首个溶瘤病毒疗法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后[1],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疗中确具有一定作用,如在胶质母细胞瘤[2]及软组织肉瘤中[3]。

2022-07-07

PNAS: 在胶质母细胞模型中,STING激活促进强大的免疫反应和NK细胞介导的肿瘤消退

该研究揭示了通过激活GBM中的STING激活TME的治疗潜力和深刻的重塑,并值得进一步研究STING激动剂或与其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

2022-07-25

肿瘤干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TGFβI促进胶质母细胞干细胞驱动的肿瘤生长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和最恶性的颅内肿瘤,尽管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治疗,但仍无法治愈。GBM治疗失败的部分原因是少数表达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即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s)。

2022-07-04